top of page
作家相片Bethesda Specialist Clinic

新手媽媽的「媽媽手」

筆者 - 林嘉莉醫生 - 骨科專科醫生

Author - Dr. Karry Lam - Specialist in Orthopaedics & Traumatology


每個新手媽媽以為只要忍受十月懷胎,生產時嘅十級痛楚,BB出世之後,一切將成過去,身體變得輕鬆,加上自己的BB實在太可愛,唔捨得放下太久,常常不知不覺間抱住唔放。通常一兩個月後,發覺手腕開始痛了。


問了媽媽group, 身邊的媽媽級朋友,原來得到了「媽媽手」。媽媽手只有媽媽才有嗎?非也,其實嫲嫲,婆婆也可以有的,她們會幫手照顧BB,照顧久了,亦有了媽媽手的病癥。


媽媽手的學名是 「橈骨莖突狹窄性肌腱滑囊炎」,英文學名是「DeQuervain's Syndrome」。 這種症狀的產生,主要是大拇指對下,手腕外側的兩條肌腱──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,出現增厚性變化,從而壓迫到局部肌腱。當手腕用力時,橈骨莖突內的肌腱因為滑動不順,造成痛楚。


簡單來說,媽媽手就是肌腱發炎。主要的成因是手腕不正常用力,或反覆用力過度使用患部肌肉,導致肌腱發炎,例如餵奶,沖涼,BB扭抱等,不時都需要用到手腕肌肉。當重複使用肌肉,而又沒辦法好好讓手腕休息,久而久之就出現了炎症。媽媽手的主要癥狀包括:手腕外側、前臂疼痛,手腕局部腫脹,無力,麻痹等。


媽媽手可以有幾嚴重?可以痛到連晚上拉被子睡覺也覺得痛,無力。日常生活只要手腕轉重動也會覺得疼痛,聽起來可以好誇張,但事實如此!好多媽媽生BB之前係女強人,得到媽媽手之後不堪一擊,其實打擊甚大。


治療方法可分為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


休息就是最基本的治療原則。適當的休息,減少用手的頻率,並且改變手部的活動方式,讓患部得到充分的休息,受傷的肌腱其實也有機會自然痊癒的。但,要照顧BB又怎樣可以話休息就休息呢?!


藥物方面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有消炎和止痛作用,配合護腕支架,可以固定保護手腕,減少疼痛部位的活動頻率,有效避免重複使用受傷肌肉,讓肌肉得以休息,從而達到療養的目的。

當疼痛持續,在患處注射類固醇,有局部消炎作用,效果較口服藥物佳。


非手術治療還包括物理治療和改善上肢和手腕用力的姿勢,可以減輕痛楚及避免病情惡化。

如果疼痛持續,日常湊BB生活受到一定影響,可以考慮手術治療,把發炎疼痛部位的腱鞘打開,擴闊原本腱鞘裡過於狹小的空間,減少摩擦引起的肌腱發炎。手術可以局部麻醉進行,術後不用穿戴任何護具,是比較根治性的治療方法。


後記/補充


一般來說,女性患有此症的比率較男性高,因為女性先天的肌力,不如男性強韌,加上過度使用肌肉,肌腱受傷的機率自然比男性高。此外,女性在懷孕末期,受到體內荷爾蒙改變的影響,肌力會大為減弱,而在產後肌力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,經常抱BB或做家務,因而得到了媽媽手。


除了媽媽們,一些職業如要常常對電腦打字,使用滑鼠,或其他工作需要長期使用手部或重複性的動作,也有機會患上橈骨莖突狹窄性肌腱滑囊炎。


 

Photo Credit: HTEAM/SHUTTERSTOCK

28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aires


Post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